一生能有幾次4年一屆的世界杯
94年的世界杯,我沒有經歷,回想起來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后來上學聽同學每每談及巴喬那一腳踢飛的遺憾之狀,總是頗為羨慕,后悔自己錯過了見證歷史的時刻。
其實94年美國世界杯,不只是巴喬,還有“獨狼”羅馬里奧,美國隊的“山羊胡子”拉拉斯,克林斯曼的轉身凌空抽射,都是及身而絕的風景。
我是從95年美洲杯開始看球的, 當時是個巴拉圭烏拉圭傻傻分不清楚的小屁孩。 所以98年法國世界杯才是我人生第一次的世界杯,當然也成為了最狂熱的一屆世界杯。
當時上初中的我,精神旺盛到無處發泄,除了看球就是踢球,甚至不慎在球場上撞斷了鎖骨。 所以世界杯的時候,男生集體狂熱,我也不例外。 當時意大利隊還是最受喜愛的球隊,我們班男生集體買了不知道哪里生產的冒牌的意大利球衣,然后為了搶印誰的號碼打的頭破血流。 我自己因為96年歐洲杯的影響,從那時候起就成了德國隊的球迷,準確的說是克林斯曼的球迷。 所以自己私下回頭又央著老娘給我在地攤花35塊錢買了件德國隊的仿冒球衣。 美滋滋上學穿著,一人生怕別人不知道的支持著德國隊。
那年的德國隊,已經垂垂老矣,不敵橫空出世的克羅地亞。 原本不知名的小國克羅地亞一躍成了追捧的偶像,學校里后來到處可以看到達沃蘇克的球衣,盡管人家早已在皇馬成名多年。
那年的巴西,有個前鋒叫做羅納爾多。那個世上只有一個在名字前不需要加任何修飾的羅納爾多,一個幾乎無所不能的羅納爾多。 不喜歡他的人給他起外號叫“光頭大齙牙” ,可是喜歡他的人卻熱情的喊他“外星人”。 那年的巴西,本來應該應該是羅納爾多搭檔羅馬里奧這登峰造極的鋒線組合,可惜羅馬里奧的傷退,讓我最后也沒有看到羅馬里奧踢球的風采。
那年的冠軍,是法國。 我喜歡齊達內卻不喜歡法國隊。世界杯前雅凱說世界杯奪冠就辭職,所有人都覺得這老頭失心瘋了吧,法國還能奪冠,奪冠還辭職? 結果法國真的奪冠了,雅凱真辭職了。 地上一堆眼鏡碎成了面。 那年的世界杯的主題曲,是里奇馬丁的生命之杯,簡直成了街頭巷尾的旋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能哼哼幾句。
2002年日韓世界杯,有點與眾不同:第一次中國隊也參加了,而且第一次沒有時差。
所以中國隊第一場比賽的時候,正值我們學校最霸氣威嚴的化學老太太的化學課,迫于,一堆同學本想翹課出去看球,只好感嘆生不逢時。 比賽開始后又結果突然得到通知,學校停課,打開電視,所有人集體看球。 頓時沸反盈天。 這幾乎是我對2002年世界杯最大的印象了。
2002年的德國,很菜。雖然靠著巴拉克的腳和卡恩的手勉強進了決賽,但是那是個青黃不接的德國隊,拼湊而成的球隊。 輸給了當年春秋正盛的巴西,情有可原。 羅納爾多并不是我見過最好的那個羅納爾多,但是踢2002世界杯,綽綽有余了。 帶著一幫小打手/殺手,摧乎拉朽,拿了大力神杯,沒有驚喜。 那年的驚喜,是塞內加爾和土耳其。踢得一個漂亮,一個壯懷激烈。
又是4年,2006德國世界杯。 那時候,我已經在準備去德國留學,可是還是錯過這在現場看球的機會。 這時候的我,對足球的熱情已經下降,對德國的熱情卻在上升。 開幕式所在的球場,就是當時剛落成不久的慕尼黑安聯球場,誰能想到,時過境遷,這個當時在電視里才能看到的球場,日后我會三番兩次的進去看球呢。
06年的德國隊,青春風暴。教練是我當年的偶像——克林斯曼。 帶著一幫聽都沒聽過的小屁孩,快打旋風,激烈好看。 然而揣而銳之,不能長保。半決賽輸給了后來的冠軍意大利,但是那個夏天已經足夠美艷,如童話般,留下個遺憾卻余味不盡的尾巴。
那年的冠軍是意大利,可是當時看決賽的我們,都是希望法國奪得冠軍,因為這是齊達內最后一屆世界杯。 看著齊達入勺子點球,看著齊達內用頭如霸王龍般撞到了馬特拉齊,又看著那最后一幕鏡頭,齊達內轉身走人球員通道,長焦鏡頭的近景是大力神杯,遠處是遠去的齊達內的背影。 要不是特雷澤蓋的點球射到橫梁上,也許一切并不那么悲情。但是人生如戲,半曲絕唱如一抹殘紅,不完美的落幕,不可強求。
那年的意大利,站在世界之巔,可誰又能想到有12年后他們會落魄到進入不了世界杯
2010年的世界杯,我已經到了德國。 等我來了德國,世界杯又跑走了,去了南非。 就算大家南非世界杯一場比賽都記不起來了, 也不會忘記這屆世界杯最奇葩的地方——那看臺上嗚嗚祖拉一起響起的時候,如一堆蒼蠅在你腦袋里橫沖直撞的天旋地轉的惡心的感覺。
這是我第一次大面積收看非母語轉播的世界杯比賽。 在學校的教室里跟著一幫德國球迷看,在食堂前的草地上一邊sommerfest喝啤酒一邊看,在學校的audimax里正襟危坐地看,在家里抱著西瓜在電視看。
反正夏季學期,遇到了世界杯年,基本上就不用念書了,連教授都去看球了,誰還上課啊,這就是德國。2010年的德國隊,教練變成了以前克帥的助手勒夫。
這年的德國隊唯一的亮點,除了那設計的騷氣無比的球衣以外,就是橫空出世了個穆勒 -Müller,托馬斯·穆勒/Thomas Müller。 當時德國的大型連鎖超市Müller應景的播放了一則廣告,托馬斯穆勒拿著瓶酸奶正在喝,這時候,德國傳奇的老射手——轟炸機 蓋德·穆勒Gerhard Müller走過來說:小伙子,你干嘛喝我的酸奶,你沒看到上面有我的名字Müller么? 托馬斯·穆勒毫不認輸的還嘴道: 不行么,我的名字不也在上面么?
那年的西班牙,是春秋正盛, 前奪08年歐洲杯,后贏12年歐洲杯,加上這屆的世界杯,風光一時無二。 雖然荷蘭隊要不是羅本大仙毫無驚喜的單刀不進率太穩定,荷蘭還是挺有機會的。 但是可惜最后笑到最后的還是西班牙,賽后我記住的只有斯內德的眼淚。
2014年的世界杯,四年前巴西世界杯。 竟然離得最近,印象也最低。 除了無數爭議的判罰,范大將軍飛翔的頭球吊射,蘇亞雷斯如鱷魚般的血盆大口, 德國隊7比1 血洗了巴西最后取得冠軍,還有什么呢?
人稱克神的克羅澤最終以16球榮膺世界杯最佳射手,那一年我穿這他的球衣為他加油,決賽那一天,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的球迷人山人海; 格策打入金球的一刻,喊聲整天。
奪冠夜,全部的德國人都瘋了。。。這個平時極度壓抑民族感情的種族總算有個機會去宣泄他們平時小心翼翼,隱藏的叫“民族自豪感”的東西。
而和別的國家進了四強就放假三天的習慣不同,我還期待著奪冠后會宣布國家放假。。。然而并!沒!有! 雖然奪冠當晚狂歡了很久,但是第二天早上,這個國家的每個人依然按時去上班,清晨路上我看到清潔工在認真打掃著街道,郵差在準點的分發信件,面包店依舊照常營業,一絲不茍,這個隨時不敢放松的國家,冷靜得令人可怕!
要不是因為世界杯的臨近,周邊環境整體變得聒噪起來,我其實并沒有太在意世界杯的到來,更沒有在意的是,轉眼4年又過去了。
現在的我,好像已經沒有當初看世界杯的那種熱情了,也許是因為老了,心有余力不足, 就像有句話說:當一個人不再長新牙的時候,他就開始變老了。
世界杯的魅力在于,能讓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一幫平時不怎么看球的人突然變得上房揭瓦,瘋瘋癲癲,變得為足球瘋狂,恨不得把“球迷”兩個字用氣球掛在腦門上,很少能有人獨善其身,不被卷入這股足球的熱潮之中。
其實世界杯并不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足球賽事,這點一定要強調一下。 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足球賽事是歐洲冠軍聯賽,也就是改制前的歐洲冠軍杯。 世界杯充其量就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體育賽事,它往往需要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比奧運會要長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不是真正的球迷,甚至不是最有毅力和體力的球迷,是無法把整個賽事全部堅持下來的。 尤其是在東八區的球迷往往還需要熬夜。很多世界杯開始時打了雞血,唯恐天下不知自己在看球的人看到世界杯最后早已氣若游絲,云里夢里了。
出于正確的認識自己現在的精力和體力,我已經覺得,我自己真的有點看不動世界杯了,如以前般整宿整宿熬夜看球是有心無力了。唯一的感慨就是,四年一屆的比賽,如四年一步的腳印,它仿佛推動著我生命的前進,見證者很多事情的發生。
世界杯,乃至歐洲杯才真的是仿佛我生命的鏡子一樣,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8年,每一年都是我生命的一個界碑一般。 所以如果不是這些四年一次的比賽,我也許這四年一個輪回就會渾渾噩噩的過去了。
這下倒好,四年一次,就好像定時鬧鐘般,周圍的人一聒噪,我就又警覺起來,原來四年又過去了,自己又老了四年,而且是四年,四年,又四年的變老。 就像村上春樹寫的那樣:
當發現突然間又過去了四年,會有點懵,穩定一下心神,想一想 過去四年里,得到的,失去的,到來的人,離開的人,成功的事情,失敗的事情,哭過的,笑過的, 這一切,都比世界杯本身要鮮活的多。世界杯是面鏡子,我們在看世界杯的時候,我們其實在看我們自己。
94年的巴喬,才27歲。 98年的克林斯曼,34歲。2002年的羅納爾多,26歲,2006年的齊達內,30歲。2010年的弗蘭,27歲。 2014年的克洛澤 36歲。 2018年的布馮,40歲… …
這些金光閃閃的名字,都不會出現在以后的世界杯里了,他們轉身而去,留下一個受人仰望的背影… …
老球迷總感嘆,現在的足球變得功利,不好看了。 現在的球星,技術也不如以前的球星好了?,F在的比賽,不好看了。 其實何嘗不是感慨那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呢?
1998年世界杯身披10號的皮耶羅才23歲,那年,我純線歲的那年,我在做什么,我在哪里呢? 沒想到二十年彈指一瞬,如今的我, 23歲早已都過去了,直奔人生第二個23歲。皮耶羅,也不知道在哪里養老去了。
掃我的QR碼并注明“聊球,來自公眾號”,即可被拉入群。 (口令不對者不拉.)